目前大致整理出每個階段玩的概要來
內容雖然大致如此
但事實上每個孩子的需求都是不同的
因此玩時必須給予不同的變化以及要求~
(下列的年齡概略性區分,因音樂年齡亦需要一併考慮)
[[Music Play寶寶班 0~1y]]
1.旋律與節奏字彙大量吸收
2.身體知覺以及環境探索
3.節奏樂器運用(齊奏/即興演奏探索)
[[Music Play寶寶班 0~1y]]
1.旋律與節奏字彙大量吸收
2.身體知覺以及環境探索
3.節奏樂器運用(齊奏/即興演奏探索)
在學習認知上有許多的時間可以揣摩以及學習
尤其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你要找個什麼訊息只要上網goo一下)
只要願意
什麼時候都可以得到要的以及相關的知識
知識獲取後
必須要融會了解貫通後
經過假設與驗證
得到自己最終的結論
這些的的歷程遠比立即獲得答案來得重要
能夠願意憑藉自己的思考去轉換知識的
許多上班的媽咪
為了讓孩子可以跟著上周末的音潛班
但又礙於無法每一次都到課
因此小紫老師特別為有這樣情形的媽咪提供機動課程選擇
所謂的機動課程即是在10堂課中媽咪選上6堂課
這樣的課程可以減輕媽咪在時間安排上的壓力
也可以輕鬆的讓孩子可以跟著上課涵養!!!
在此小紫老師要提醒幾件選擇機動課程的注意事項:
1.當該班孩子選擇固定上課人數超過5人時方開放機動課程提供選擇
2.機動課程僅提供周末的媽咪選擇
小紫老師要和媽咪們分享孩子們在涵養過程中階段性的學習目標,這些學習目標通常都是在小紫老師上課中,不知不覺得放進我們的課程中,也因此我們雖然經常看到上課就像在玩樂一番,但事實上給孩子音樂的涵養就在無形中已經傳達給孩子了!!!因此小紫老師相當有自信,在孩子尚在持續或是尚未進入深層記憶前,孩子所擁有的音樂潛能都已經逐步的被開發,這樣對於將來任何一種音樂學習的銜接都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當然,我們不希望很早就設定孩子一定要當音樂家,但是愛音樂,聽得懂音樂這就是最基本的一件事情)!
以下就階段性進行簡單的說明:
第一階段涵養目標與學習重點(0~3歲)
1.唱:主音,旋律語句模唱,音準
2.調性:大調,小調,教會調式等
3.節奏:二分拍,三分拍,大分拍,小分拍
4.聽想
5.現場樂器演奏與探索
第一階段結束後,媽咪可以選擇讓孩子繼續第二階段學習亦或進入坊間教學系統
第二階段涵養目標與學習重點(3~6歲)
快樂(Blessed)-感動(Emotional)-夢想(Dream)
快樂:在這裡的快樂是自然的是昇華的是毫無壓力的
感動:在這裡看到孩子的成長是感動人的
夢想:在這裡的每個孩子都要像小紫老師一樣,擁有夢想然後逐一踏實
取這三個英文單字的開頭合起來就是Bed
就這樣,睡覺的時候人是最放鬆的,音樂存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就像是睡眠一樣自然!
親愛的媽咪們:
能參予各位孩子生命中重要的音樂學習, 這小紫老師來說是一份無上的榮幸.我們音樂潛能班的目地有二: 一、提供孩子們在音樂藝術的體驗及智能發展. 二、藉由跨出這小小的藝術一步, 除了能讓孩子們的成長更快樂與豐富外,更得以增進親子間的互動。
當然,這當中學習的成果是由老師及學生二方面的完美配合才得以有最好的成就. 在這音樂的學習過程中, 若您小紫老師的課程教授方法及安排有任何的問題, 請您不吝給予指正. 您的熱誠參與, 才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最大的助力.
這份簡單的音樂潛能班介紹希望能提供您對音樂潛能班的上課方式及內容有更深的了解, 若您對上課內容或作業有任何的問題,請隨時提出和小紫老師討論
課程哲學:
音樂的學習過程和語言的學習過程是極為類似. 在孩子會說出第一句話之前, 他們需先在聽覺上收受各種不同的字彙在語言上. 先以聽為先,後為說,然後才識字,最後為寫.孩子是聽了數以萬次的“媽媽”二個字,才能夠說的出這二個字,進而認的這二個字的寫法,最後,可能在國小二年級,九歲的時候才能正確地寫出這二個字.
小紫老師的音樂潛能課程提供孩子們一個舒適且豐富的音樂環境. 在這個環境中, 有的孩子會很活躍地參與每個活動, 有的孩子會安靜地坐在一旁觀看著其它人的動作. 對孩子而言, 這只是學習方式的不同, 並不代表那一種參與方式才是正確. 媽咪請不要急著在孩子還沒作好心理上準備時去勉強他作他不想作的參與行為.
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 聽覺上的知識建立也是應前置於任何的教學步驟. 在聽的夠熟之後, 進而才能以演唱或樂器演奏的方式來表達, 最後, 進階到讀譜、寫譜的學習.
在聽覺上的認識還不夠足夠時,練琴及讀譜對大多數孩子而言, 只是片刻記憶要求及運動覺練習.對實際的音樂學習, 並無多大的助益.因此,除了旋律與節奏的訓練涵養外,在孩子發展較充份的音樂語彙後,小紫老師將會配合芬貝爾鋼琴教本讓孩子在鍵盤上從語句的學習到樂曲的練習有一系列且完整的課程。由於它有別於舊式僵化的單音技巧練習,是從主屬音開始架構,因此一開始的進度會隨著協調性的進步慢慢加快,請家長拭目以待!讓孩子從喜歡哼唱到喜歡練習是一條漫長的路,期待您的鼓勵讓我們在音樂世界中有亮麗的演出。
問題集:
((音潛課的媽咪妳們樂在其中嗎?)) 這句話常常會閃過我腦海中 但總因為其他瑣碎事情導致忘得也快!! 在接觸Gordon之前 為了準備音樂教育的考試 我閱讀了四大教學法的理論 哪四大呢? 達克羅茲 高大宜 奧福 鈴木 從我研究所還沒畢業就開始看 看了看 各家都有各家的優點 但不知為什麼 就是不吸引我 後來我看到妙事多 發覺 ㄟ 這套音樂教學挺有趣的 因為它竟然從0歲就可以開始寶寶的音樂刺激 因此 我把妙事多這三個字放在心裡面 直到知道了Gordon後(Gordon博士今年應該86歲吧,還在喔!) 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先做這個音樂教學理論的Servay 也讀了他的音樂教學理論的書 然後再實際看課 發現這實在是一個很吸引我的理論 因為 就這樣一個簡單樸素的理論 竟然可以讓孩子年紀小小就對音樂有所回饋 它的理論是循序漸進的 是有程序的有方法的 重點是 我看到孩子上課後產生的化學變化 這種化學變化每個孩子需要的時間不一 小一枝就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才漸漸的進入狀況 現在話要說回來了 為什麼我想要媽咪們問自己 自己是否上課時樂在其中呢? 原因一在於: 我常常講的,小一枝的前幾堂課只在忙著自己的事情,比方吵著要到教室外面,比方忙著玩身邊的鍵盤等等....甚至第一堂課時整堂課人都在教室外面,當娘的我根本也不理他,我心裡想著,他不要在教室裡面正好,省得打擾我看這有趣的課.. 一直到現在,因為我要常常準備上課的教案,總是拉著小一枝和我一起玩課程,我玩他也玩,遇到他覺得好玩的就是一遍再一遍...以至於上課時小一枝能夠完全投入其中....我要講的是,看課..準備教案等這些事情讓我樂在其中,我覺得有趣,自然小一枝也覺得有趣 ps:小一枝可以在我研習處跟著上課是因為我要看課.. 原因二: 孩子上課時,媽咪總是只關心孩子是不是有學到東西,孩子有沒有認真上課等等..當然這些想法都沒有錯,但媽咪可千萬不要忘記,我們是親子一起上課,而媽媽又是會影響小娃兒最大的人,因為儘管孩子還這麼小,他們一樣可以感受到,媽咪對這樣的課程的投入程度如何,假設媽咪只是忙著拉孩子回來上課,只關心孩子上課有沒有專心的話,那麼孩子應該不會感覺到媽媽自己是喜歡這樣的課的..反之,如果媽咪自己樂在其中,媽媽上完課自己很開心,然後回家甚至在路上三不五時就和小娃玩一下,小娃兒一定也能感受到媽媽的歡樂而間接影響孩子的學習!!! 原因三: 非洲原住民常常會有音樂活動,大人即興音樂節奏,旋律或舞蹈後,他們的孩子就會跟著即興的進入大人的音樂中,他們的大人從來也不需要花錢讓他們的孩子去上音樂課,而他們的孩子的音樂即興能力卻勝過任何一個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的孩子!!!請注意,這邊提到的孩子大概只有三四歲大!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音樂能力,在我們發展中國家成長後被破壞殆盡,因為大人不熱衷音樂只想更有錢,因為大人只會責備孩子音準不好節奏不好不會唱歌... ps:非洲音樂舞蹈文化是我在研究所修"世界音樂"時接觸到的,當初第一個先是讚嘆這樣小的孩子的即興能力未免太佳,第二個是在想,這樣的即興能力怎可能出現在其他國家? 所以,媽咪啊,如果你已經確定你也喜歡我們上課的方式,那麼請你也一起玩得high到最高點,話雖然說是孩子在上音樂課,其實你們不也在上音樂課嗎?請多多在意自己是不是投入在我們的音樂世界中??也請忘記自己的音準如何,自己拍子準不準等等有的沒有的雜事..... 所有的教學法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孩子有即興能力,就像孩子國小後慢慢得能有作文能力一樣,而這種能力其實孩子早已具備,萬事俱備,所欠的東風是媽咪你是否也像非洲的大人一樣能給孩子自然且愉快的環境!!音樂是快樂的,音樂是不需要學習的,因為音樂是人類抒發情感的工具,請媽咪常常問自己給孩子接觸音樂的目的是甚麼,如果媽咪現在就已經是以培養音樂家的目的來讓孩子學習,那麼請媽咪即早放棄來小紫老師這邊上課!不是不要媽咪培養音樂家,而是這樣的目的心機太重!! ps:小紫老師年紀大了,作文能力不如從前,如果沒有能提綱挈領也請有智慧的媽咪您能了解其中意涵!! ^^ ps2:妙事多也運用了Gordon的學習理論,因此他們可以從零歲教起,妙事多是個不錯的音樂學習課程!唯獨妙事多和小紫老師上課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妙事多的所有上課歌曲都有歌詞,因為他們標榜讓孩子上課可同時學習音樂與英語,但是在小紫老師這邊完全遵循Gordon理念,沒有歌詞的旋律歌曲居多,因為語文將會使孩子在聽覺上分心,也就是音樂中如果有歌詞那麼孩子將會專心聽歌詞而忽略旋律的進行,小紫老師要提供的是音樂的環境,語文不是上課重心!
大架構以Gordon音樂理論為主
用音樂來學習音樂
著重在旋律語句以及節奏語句的訓練
藉由遊戲的趣味方式將空間 時間 流動的肢體語言 律動等要素融入於音樂當中,讓孩子在充滿音樂以及自在的環境中涵養音樂的能力
學習音樂如同學習語言
讓孩子在自由的環境中將音樂的潛能開發出來
在Gordon理念下涵養出來的孩子
其未來會有相當優秀的音樂聽力 音樂節奏感 以及移調及創作的能力!!
另外想要加進卡爾.威特中提到的幾個嬰幼兒學習重點:
創造力
本文作者:楊道鑌博士(Gordon音樂學習理論 音樂教育博士)
幼兒階段,指的是0-7歲的孩子。
學習的過程通常可分三個大階段,
第一個就是沈浸在他所處的文化中。例如在食的文化上, 在台灣就是米食文化;若美國孩子則是速食,蒙古的孩子則喝羊奶, 完全不一樣的文化。
音樂上, 同理,這三個地方上的音樂文化不會一樣。電視及收音機所播的曲子、爸媽的兒歌、都是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孩子的學習環境中第一個階段即是文化的洗禮,完全的吸收他所看到的、所聽到、所吃到的感官刺激.
****
從認知轉換到技能的發展過程
以台灣食的文化來作例子:在餐桌上,經過一直看大人拿筷子的這個文化吸收後,一歲的孩子拿筷子也許是為了玩,也許是真的要學大人吃飯的模樣,我們不會知道。
但這其中有很大的一個差別在,只是拿筷子玩時,大人解讀說孩子長大了,會拿筷子了。這個認定也許還太早,他只是還任意地拿起手邊有的東西玩玩,這個反應,不算是真正的一個學習成果,爸媽不用太高興。
但很快的,孩子看爸媽在吃飯時就出現筷子,他也會知道:"哦! 這玩具只在這時出現。”這時,吃飯和筷子有連結了,他拿筷子是為了吃飯這個目地,有目地地出現拿筷子這個反應,但是知道要吃飯用的,在大人的標準中,孩子的拿法還是亂拿,但孩子郤覺得拿的相當好了。
這一段是我在妙事多的Q&A裡面看到的
裡頭的回答真是道盡了我心中的話!!!!
Q:我要來上試上課看小寶寶是否能適應?
小寶寶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都會比較安靜的觀察,或是吵鬧,是因為他們對課程和環境完全陌生,可是許多寶寶第二次上課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改進,所以第一次和第二次上課是有很大差別的。
這種課程是循序漸進的語言和音樂訓練,所以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大多數的寶寶在幾個禮拜以後就會有很明顯的反應。
這也就是為什麼小一枝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只在教室外面Full Around,一直到現在已經演變成要我天天陪他玩Roll The Ball,To The Window等等.聯音樂欣賞都可以接受了....